QQ:355128452

  



导航菜单

  



新闻资讯

寒露唯美文案[热门]

革命先烈的感人小故事1

李爱民是太行山区的一个抗日小英雄。

革命先烈的感人小故事2

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

革命先烈的感人小故事3

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是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在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的团长,牺牲时年仅14 岁。王朴出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 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革命先烈的感人小故事4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的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革命先烈的感人小故事5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革命先烈的感人小故事6

黄继光(1930~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用心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革命先烈的感人小故事7

刘传文,原名刘坚,罗浮徐东乡笠石人。他为人勇敢刚直,性情急躁,有抱不平思想。他父亲刘观英,母张氏,有两姐一弟一妹,全家七口,生活贫苦,难以度日。他在小学读至十三岁时,因家贫辍学,尔后,跟他叔父刘镜渊(刘志陆部下当副官)在部队当勤务员,经过三年的部队生活,看出政治腐败,军心涣散,感到长此下去,没什么前途,便离开部队,回家耕田,农闲磨豆付,做付竹出卖。以后,又在徐田村谢自瑶手下当民团,因谢在徐田村设卡抽税,苛捐繁重,传文对重税甚感不满,对客商则深表同情,因而把未经抽税的客商给予放行。后被谢自瑶发觉,即把他开除,于是他私带驳壳一支,愤然离去。当时,革命烈火已燃烧到大信,而且已成立了大信苏维埃政府。传文与共村的刘王妹、刘德盛三人投身革命,到大信苏区跟从刘光夏、刘霭环等参加革命工作。传文参加革命队伍后,英勇善战,用心工作,经常在大信案山上、石门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后提升为驳壳队排长。

革命先烈的感人小故事8

小萝卜头的名字叫宋振中,在一岁时和妈妈一起被抓进白公馆监狱。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吃的是发霉的饭菜,他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却只有四五岁那么高,成了一个大脑袋细身子的孩子,被难友们称为“小萝卜头”。在小萝卜头六岁时,由同监狱的政治犯黄显声教他念书,学习语文、算术、俄文和图画。小萝卜头学习非常刻苦,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他九岁生日那天,黄显声送他一支铅笔,这礼物太珍贵了,他很少用,每天都在牢房地上用小石头写呀画呀。他还经常帮大人做秘密工作。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监狱后,就是他在男牢、女牢间传递的。特务在旁边时,他就和黄显声说俄文,特务听不懂,只好干瞪眼。

革命先烈的感人小故事9

石宝芹,1932年11月生,江苏响水县陈家港南林人。1947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队伍再次占领陈家港后,严密封锁,大镇区内生活资料严重匮乏。石宝芹为谋生计,经常用火油,火柴等到王集(今南河)头甲一带去换些玉米,面粉,山芋干等,回去充饥度日,在频繁的往来中。她们与南河区民主政府逐渐取得了联系。1947年秋,开始将南河区民主政府的油印宣传品带进被敌人侵占的陈家港,宣传土地改革,全国解放战争形式等提高群众觉悟。

革命先烈的感人小故事10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刘胡兰八岁上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然后担任了村妇女救援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被收为中共文水县委预备党员。

革命先烈的感人小故事11

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他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他率部长期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足迹遍及30个县,是我国的英雄。

革命先烈的感人小故事12

江竹筠在她8岁的时候,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的时候,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新民主主义论》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革命先烈的感人小故事13

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异常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革命先烈的感人小故事14

王惠民,1925年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的.四合村。因父亲“王皮袄”参加“抗联”并任第五军军部副官,房屋被日寇烧毁。她和弟弟妹妹们跟着妈妈到处躲避日伪汉奸的追捕,王惠民12岁时就随父亲上山参加“抗联”第五军。

革命先烈的感人小故事15

在1935年11月,赵一曼同志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我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

革命先烈的感人小故事16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于察哈尔省怀来县南山堡的贫苦农民家庭,7岁上过几天学堂,后因家庭贫困而辍学,抗战爆发后,他的家乡成了抗日区,他13岁就曾掩护过八路军干部。

革命先烈的感人小故事17

江竹筠在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在1944年的秋天,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

革命先烈的感人小故事18

邱少云(1931~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县(1997年后属重庆市)关建乡的一个贫农家庭。15岁那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鲜作战。

革命先烈的感人小故事19

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秋,国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不到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革命先烈的感人小故事20

董存瑞,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村人,1929年10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3年,14岁的董存瑞担任了抗日儿童团团长,带领儿童团员站岗放哨、监视敌人,为八路军通风报信,多次受到区、村干部的表扬。1945年春参加了区小队。